矣( ) 中山王 鼎, 殷周金文集成2840,戰國晚期
(長)爲人宗, 閈(見)於天下之勿(物)矣。
 郭店楚墓竹簡·老子甲6,戰國 智(知)足之爲足,此亙(恆)足矣。
 郭店楚墓竹簡·老子甲11,戰國 臨事之紀, (慎)冬(終)女(如) (始), 此亡敗事矣。
 郭店楚墓竹簡·老子乙10,戰國 弗大𦬫(笑), 不足以爲道矣。
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·孔子詩論11,戰國 《𫔢(關)疋(雎)》之攺(怡), 則丌(其)思賹(益)矣。
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·民之父母8,戰國 善才(哉)! 商也, 𨟻(將)可𡥈(學)時(詩)矣。
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·曹沬之陳33,戰國 爲之 (治), 果 (勝)矣。
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·季庚子問於孔子13,戰國
= =(先人之所) (變)而行之,民必備(服)矣。
 睡虎地秦墓竹簡·語書3,戰國至秦 今法律令已具矣,而吏民莫用,鄉俗淫失(泆)之民不止。
 馬王堆漢墓帛書·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,西漢 輕者尚矣。
 雁門太守鮮于璜碑陽,東漢 亦古晏臧之次矣。
 沛相楊統碑陽,東漢 勳跡藐矣,莫與爭光。
 元文墓誌,北魏 苗而不秀,信有矣夫。 按: 矢符訛寫。
 元靈曜墓誌,北魏 邈矣鴻源,道邁皇軒。 按: 矢符訛寫。
 盧文機墓誌,隋 臞瘠將盡,血氣動矣。 按: 矢符訛作“天”。
 鄧君妻王氏墓誌,唐 權殯一時,幾已久矣。 按: 矢符訛作“夫”。
 張騷墓誌,唐 美哉鴻漸,焕矣龍驤。 《説文》: “矣,語已詞也。从矢以聲。” 漢字在隸變和楷化的過程中,出現了大批的異體字。而産生異體字的主要原因之一,是聲符和形符的换用。“矢”、“失”、“夫”、“天”四字形近,在作爲構件時經常混用。
矣★常◎常
yǐ形声,小篆从矢, .jpg) (以)声,隶定为“矣”。助词,表示陈述、感叹或疑问语气,相当于“了、吧、啊、呀”等。 【辨析】 以“矣”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。sì:俟∣āi:挨、埃、唉∣èi:欸。 矣·唉·涘yǐ·āi·sì矣,徐铉认为是会意字,其上像气从口中呵出,其下为“矢”,是说气从口中像箭一样冲出。唉,叹息时发出的声音,谐“哀”之音。“唉声叹气”,总是没有高兴的事。“唉”省去左边便是“矣”。“矣”又可说是形声字,下形,上声。“厶”本读“私”(sī),像古代的农具“耜”(巳),因已、巳时有混淆,所以作声符时或读“已”之音,或读“巳”之音。本义已失,借作文言虚词。生成的字有: ai 阴平:埃(尘埃) 挨(挨近) 唉(唉声叹气) 阳平:挨(挨打) 𫙨(痴𫙨) 上声:欵(“烟销日出不见人,欵乃一声山水绿。”——枊宗元《渔翁》) sì 俟(俟机;另读qí) 涘(涯涘) 相关链接 《尔雅·释丘》说:“涘”为涯(厓)。“厓”南方方言仍有读ai的。“挨打”的挨,曾写作“捱”,可知“矣”可与“厓”同音。 矣 (yǐ)从矢,㠯聲。 【按】矣,《説文》:“語已詞也。”表示言語停止的虚詞。 矣 金文; 篆yǐ[矢(意符)+厶(聲符)→矣(《説文》:“矣,語已詞也。從矢,以聲。”矣,文言助詞:1.用於句末,與了相同,如由來久矣;2.表示感叹,如大矣哉。)] 《詩經·周南·漢廣》:“漢之廣矣,不可泳思。”(漢水寬又廣,遊到對岸很難想。) 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。”(現在天下的人能够不像宋人那樣揠苗助長的,真是少得很了。) *矣yǐ7画 厶部 古汉语语气助词。 1. 用在句末,表示陈述语气,相当于“了”:大势去~|悔之晚~。 2. 表示感叹:难~哉。 3. 表示命令或请求:可以休~|粗茶淡饭足~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