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释义 |
尼¹ ní ㄋ〡ˊ 《广韵》女夷切,平脂,娘。 5画 尸部2画 统一码:5C3C 大五码:A5A7 国标扩:C4E1
1 安定,平和。
《隶释・汉山阳太守祝睦後碑》:「竟界尼康。」 2 比丘尼的省称。俗称尼姑。
唐 韩愈《论佛骨表》:「即位之初,即不许度人爲僧、尼、道士,又不许创立寺观。」 宋 赵令畤《侯鲭录》卷一:「汉明帝听阳城侯刘峻等出家,僧之始也。济阳妇女阿潘等出家,尼之始也。」 清 俞正燮《癸巳存稿・尼庵议》:「谓之尼者,佛国女曰夷;信佛女曰优婆夷,出家女曰芘刍夷。」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武技》:「尼告众客曰:『颠倒一身,殊大冷落,有好事者,不妨下场一扑爲戏。』」 3 指妇女披剃出家。
《新唐书・窦参传》:「贽虽怨,然亦以杀之太重,乃贬驩州司马,逐其息景伯於泉州,女尼于郴州,没入赀产奴婢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