藍蓝,
金文;
篆lán
[艹(草,意符)+監(聲符)→藍(《説文》:“藍,染青艸也。從艸,監聲。”藍,爲無雲晴天天空的顔色,是爲“藍天”。在尚未發明化學染料之前,古人用含“藍”的植物染料有蓼藍、菘藍、木藍、馬藍等提煉出藍靛,用以染藍葛、麻、絲以及後來的棉纖維。今雲南諸少數民族仍保留了這種原始的染色法。藍是三原色之一,遇紅生紫,逢黄成緑〈青出於藍而勝於藍〉。著作的依據〈藍本〉。姓。)]
《詩經·小雅·采緑》:“終朝采藍,不盈一襜chān。”(整個早晨采蓼藍,采來采去一小攤。)
[唐] 李商隱《錦瑟》:“滄海月明珠有泪,藍田日暖玉生煙。”(注:藍田,出美玉的地方。在今陝西渭河平原的南緣,秦嶺的北麓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