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( ) 甲骨文合集3313,殷 貞赤 。
 甲骨文合集33003,殷 射从赤。
 甲骨文合集27722,殷 □□卜 貞赤□其不。
 麥方鼎,殷周金文集成2706,西周早期 麥易(賜)赤金。
 十三年𤼈壺,殷周金文集成9723,西周中期 王乎(呼)乍(作)册尹册易(賜)𤼈畫 牙僰(襋)赤舄。
 𧽙鼎, 殷周金文集成2815, 西周晚期 王乎(呼)内史 册易(賜)𧽙玄衣屯(純)黹赤市朱黄 (鑾)旂攸勒。
 走馬薛仲赤簠,殷周金文集成4556,春秋早期
(走)馬𦛛(薛)中(仲)赤自乍(作)𠀠(其) (䀇)。
 邾公華鐘,殷周金文集成245,春秋晚期 玄鏐赤 。 按: 上所从“大”受下“火”影响,訛增兩點。
 楚屈子赤角簠蓋,殷周金文集成4612,春秋晚期 楚屈子赤角 (媵)中(仲) ( )璜𠋡(飤) (䀇)。
 古璽彙編2986,戰國 賙赤。
 古璽彙編3226,戰國 赤敺(驅)。
 中國歷代貨幣大系·先秦貨幣4044,戰國 共屯赤金。
 三晉貨幣144,戰國 共屯赤金。
 中國錢幣大辭典·先秦編6,戰國 共屯赤金。
 古陶文彙編3.822,戰國 國赤。
 古陶文彙編3.943,戰國 烾(赤)。 按: 與《説文》古文形體相同。
 包山楚簡·文書168,戰國 䣓人秦赤。
 包山楚簡·遣策272,戰國 赤金之釱。
 郭店楚墓竹簡·老子甲33,戰國 比於赤子。
 九店楚簡·五六號墓竹簡5,戰國 三赤二 。
 戰國楚竹簡滙編·信陽長臺關一號楚墓竹簡第二組遣策10,戰國 屯赤綿之 □室之器。
 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·乙篇,戰國 赤木。
 新蔡葛陵楚墓·甲三203,戰國 吴殹無受一赤。
 睡虎地秦墓竹簡·日書乙種134,戰國至秦 凡是日赤啻(帝)恒以開臨下民而降央(殃)。
 秦印文字彙編 李赤。
 馬王堆漢墓帛書·老子甲本,西漢 比於赤子。
 馬王堆漢墓帛書·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,西漢 赤(赫)者始在嘗(上)。
 張家山漢簡·脈書12,西漢 赤淫。
 漢印文字徵 赤泉邑丞。
 漢印文字徵 公冶赤。
 增訂漢印文字徵 駟赤。
 肥致碑,東漢 赤車使者來發生葵兩束。
 元頊墓誌,北魏 晨遊赤墀,暮謁青瑣。
 秦洪墓誌,北魏 與漢光武爰定赤眉。
 □徹墓誌,隋 勤奮赤誠。
 張素墓誌,唐 籍舊納言於赤帝。
 僧突墓誌,唐 夢道士赤身躃踴而入。 《説文》:“赤, 南方色也。从大从火。凡赤之屬皆从赤。 , 古文从炎、土。 ” 甲骨文、金文从大、火,會意大火顔色之赤。實物文字中上所从“大”或受下部構件“火”的影響而綴加點。
赤★常◎常
chì表意,甲骨文、金文、小篆从大从火,表示大火的颜色,隶定为“赤”。本义为红色,比朱红稍浅的颜色,引申为纯真、裸露、革命等。 【辨析】 ❶以“赤”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。chī:哧∣shè:赦∣nǎn:赧∣hǎo:郝。 ❷赤/朱/丹/红/彤 这五个字都表示红色,但深浅程度不同。“赤”指红;“朱”指大红,颜色比“赤”深,古代视为正色;“丹”指丹砂的颜色,比“赤”浅些;“红”指粉白色,即浅红;“彤”指朱红色。到了中古时代,“红”和“赤”的深浅程度已经没有差别。在现代,“红”成了这类颜色的通名,如需细分,一般用复合词来表示,如“朱红、丹红、赤红”等。 赤 (chì)从大、火。 【按】赤,《説文》:“南方色也。”即紅色。 赤chì(7画)
 【提示】第四笔是一竖撇,不是一竖。第六笔宋体是撇,楷体是撇点。 *赤chì7画 赤部 (1) 比朱稍浅的红色。泛指红色: 面红耳~。 (2) 空;一无所有: ~贫|~手空拳。 (3) 裸露: ~脚|~裸裸|~膊上阵|~身裸体。 (4) 纯真: ~胆|~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