迄( ) 石鼓文·霝雨 流迄滂滂。
 建寧三年殘碑,東漢 ……輩悲夫迄終位號不……
 豫州從事尹宙碑,東漢 君諱宙,字周南,其先出自有殷,迺迄于周,世作師尹,赫赫之盛,因以爲氏。
 三老掾趙寬碑,東漢 迄漢文景,有仲況者,官至少府。
 高緊墓誌,隋 迄玆已降,世有人焉。文武相仍,簪纓不墜。
 李清禪墓誌,唐 降及魏晉,翼嗣浩繁,迄於周隋,象賢不泯,公侯必復,亮采皇家。
 鄎國長公主神道碑,唐 自先朝徹扆之辰,迄公主成笙之日,外除過制,内疚餘哀,手寫金字梵經三部,躬繡彩絲佛像二鋪。 《説文(新附)》: “迄,至也。从辵气聲。” “迄”訓 “至”,最初表示空間意義上的 “到”。引申之,又表示時間意義上的“到、至”。而其副詞義 “始終、終究”,則是詞義進一步虚化的結果。 “气” 甲骨文大致作三横(中間一横稍短),後演變成 “气”。“乞”字晚出,《説文》所無,是 “气”的分化字。是以中古碑刻 “迄”聲旁多作 “乞”,不似漢以上作 “气”。又 “訖”亦从气聲。
迄★常◎常
qì形声,从辵,乞(气)声,本义为至、到,引申为副词,表示从过去的某时间到现在,相当于“一直”“始终”。 【辨析】 迄/讫 这两个字读音相同,字形相近,都指行为的过程,但有很大区别:“讫”表示行为结束,指完毕、终了,如“收讫”“验讫”;“迄”不含行为结束的意思,指至、到,如“自古迄今”。 迄 金文; 篆qì[辶(辵,意符)+ 乞(聲符)→迄(《説文》:“迄,至也。從辵,氣聲。” 迄,到,至〈起迄、迄今〉。 始終〈迄未成功、迄無音信〉。)] 《詩經·大雅·生民》:“庶無罪悔,以迄於今。”(無災又無難,一直到如今。) 迄*迄qì(6画)
  【提示】乞,不要添加一横错写成气。辶,3画,上面一点; 旧字形4画,上面两点。辶的第二笔,宋体是横折,楷体是横折折撇。 *迄qì6画 辶部 〈书〉 (1) 到: ~今。 (2) 终究;到底: ~无成功|~未实现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