闕( ) 馬王堆漢墓帛書·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,西漢 五行皆刑(形)於闕(厥)内,時行之,胃(謂)之君子。
 馬王堆漢墓帛書·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,西漢 高而不已,天闕土<之>。
 漢印文字徵 高闕。
 漢印文字徵 闕中悁。
 漢印文字徵 闕買之。
 漢印文字徵 闕次夫。
 侍御史李公闕,東漢 漢侍御史李公之闕。
 桐柏淮源廟碑,東漢 開祏神門,立闕四達。
 郃陽令曹全碑陽,東漢 存亡之敬,禮無遺闕。
 元宥墓誌,北魏 彌慈衮闕,味此鹽梅。
 陳天寳造像記,北魏 因茅齊都,輪官魏闕。 按: 構件“欮”訛作“報”。
 元寧墓誌,北魏 暇寐龍門,振纓鳳闕,豈悟神祇,濫羅斯罰。
 元仙墓誌,北魏 方振纓天闕,高步帝宫。
 元濬嬪耿氏墓誌,北魏 整絺服於深閑,飛喈聲於天闕。
 元悰墓誌,東魏 及其論道台階,補闕衮職,鹽梅自和,陰陽得序。
 元湛墓誌,東魏 論道台階,補闕衮軄,送日騁步,摶風使翼。
 叔孫固墓誌,東魏 借乞之書,日填於闕下。
 竇泰墓誌,北齊 左右山川,顧瞻城闕。
 李神符碑,唐 地迩文園,塋通神闕。
 崔暟妻王媛墓誌陰,唐 慮闕温清,辭不拜職。 按: 構件“欮”换作“厥”。
 陳君妻楊氏墓誌,唐 悲温清而永闕,痛倚盧之有虧。
 段瑋墓誌,唐 清鳳闕之九城,肅龍荒於萬里。
 越國太妃燕氏墓誌,唐 綿瓞與梓闕連高,有芑將棠陰並茂。 《説文》: “闕,門觀也。从門欮聲。” “闕”字聲符“欮”隸、楷多省形,或訛作“報”,聲符功能喪失,唐代石刻或换作“厥”。 “闕”爲古代宫門、城門兩側所築高臺,上有樓觀。又借作“缺”。
闕阙, 篆quē,què[門(意符)+厥(聲符)→闕(《説文》:“闕,門觀也。從門欮聲。”闕:1.què古代宫殿等前面的建築,通常左右各一,兩闕之上砌樓觀,中間空缺,因而名爲“闕”,由於帝王的宫闕所在,又用以指京都〈天闕〉。2.quē與“缺”通,指缺點,錯誤,虧損。)] 《詩經·大雅·烝民》:“袞職有闕,惟仲山甫補之。”(周王龍袍破了,只有仲山甫能够補好。) [春秋] 左丘明《左傳·襄公二年》:“以繼好、結信、謀事、補闕”(注:闕,過失。) [宋] 岳飛《滿江紅·怒髮衝冠》:“待從頭、收拾舊山河,朝天闕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