角黍
食品名。即粽子。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。状如三角,古用黏黍,故称。
《太平御览》卷八五一引晋 周处《风土记》:「俗以菰叶裹黍米,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,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。一名粽,一名角黍。」 宋 周邦彦《齐天乐・端午》词:「角黍包金,香蒲泛玉,风物依然荆楚。」 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・谷四・粽》:「粽,俗作粽。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,尖角,如棕榈叶心之形,故曰粽,曰角黍。近世多用糯米矣,今俗五月五日以爲节物相馈送。或言爲祭屈原,作此投江,以饲蛟龙也。」 清 赵翼《连日竞渡再赋》诗:「竞渡传从楚岁时,爲投角黍吊湘累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