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:

 

汉字 要¹
释义 要¹ yāo 〡ㄠ
《广韵》於霄切,平宵,影。
9画 襾部3画 女部6画 统一码:8981 大五码:AD6E 国标扩:D2AA
1 「腰」的古字。《墨子・兼爱中》:「昔者,楚灵王好士细要。」
《楚辞・离骚》:「户服艾以盈要兮,谓幽兰其不可佩。」
《史记・扁鹊仓公列传》:「济北王侍者韩女病要背痛。」引申爲将物系於腰部。《後汉书・张奂传》:「吾前後仕进,十要银艾,不能和光同尘,爲谗邪所忌。」三国 曹植《责躬》诗:「冠我玄冕,要我朱绂。」亦用作量词。《周书・李贤传》:「赐衣一袭及被褥,并御所服十三环金带一要、中厩马一匹。」
2 裙子上端围在腰际的部分。
3 约请;邀请。
《诗・鄘风・桑中》:「期我乎桑中,要我乎上宫。」
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「张良出,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。」
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「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」
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黄九郎》:「一日,日衔半规,少年欻至。大喜,要入,命馆童行酒。」
4 约言。以明誓的方式就某事作出庄严的承诺或表示某种决心。
《左传・哀公十四年》:「使季路要我,吾无盟。」
杜预注:「子路信诚,故欲得与相要誓而不须盟。」
崔湜《塞垣行》:「岂要黄河誓,须勒燕然石。」
5 指所订立的誓约、盟约。
荀悦《汉纪・高后纪》:「平勃曰:『诸君背要,何面目见高帝於地下?』」
《晋书・段匹磾传》:「君若不忘旧要,与吾进讨,君之惠也。」
《陈书・虞荔传》:「且朝廷许以铁卷之要,申以白马之盟。」
6 探求;求取。
《易・系辞下》:「噫亦要存亡吉凶,则居可知矣。」
高亨注:「要亦求也。此言用《易经》求人事之存亡吉凶,则安坐可知矣。」
秦观《韩愈论》:「别白黑阴阳,要其归宿,决其嫌疑,此论事之文如苏秦张仪之所作是也。」
7 拦阻;截击。
《孟子・公孙丑下》:「﹝孟仲子﹞使数人要於路。」
《淮南子・原道训》:「射者扞乌号之弓,弯綦卫之箭,重之羿逢蒙子之巧,以要飞鸟,犹不能与罗者竞多。」
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吴主传》「是岁地连震」
裴松之注引三国 韦昭《吴录》:「孙韶又遣将高寿等率敢死之士五百人於径路要之,帝大惊,寿等获副车羽盖以还。」
《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・英夷入粤纪略》:「於是相率要孩童於路,杀而烹食。」
8 迎候;迎接。
《楚辞・离骚》:「巫咸将夕降兮,怀椒糈而要之。」
北周 庾信《吹台山铭》:「比花依树,登榭要春。」
9 约束;禁止。
《左传・隐公三年》:「 交恶。君子曰:『信不由中,质无益也。明恕而行,要之以礼。』」
《管子・君臣下》:「选贤遂材而礼孝悌,则奸伪止;要淫逸,别男女,则通乱隔。」
王符《潜夫论・劝将》:「非此四者(指趋利、避害、显名、厚赏),虽圣王不能以要其臣,慈父不能以必其子。」
10 要挟;胁迫。
《论语・宪问》:「臧武仲求爲後於,虽曰不要君,吾不信也。」
《梁书・侯景传》:「复寻来书云,仆妻子悉拘司寇。以之见要,庶其可反。当是见疑褊心,未识大趣。」
康有爲《上清帝第二书》:「今闻日本要我以释丧师之将,是欲以散众志而激民变也。」
11 和;会合。
《诗・郑风・蘀兮》:「叔兮伯兮,倡予要女!」
余冠英注:「『要』是会合。以歌声相会合就是和。」
《荀子・乐论》:「行其缀兆,要其节奏,而行列得正焉,进退得齐焉。」
12 引申爲迎合。
《韩非子・二柄》:「故人主贤,则群臣饰行以要君欲,则是群臣之情不效。」
13 审察;核实。
《周礼・秋官・乡士》:「辨其狱讼,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。」
郑玄注:「要之,爲其罪法之要辞,如今劾矣。」
贾公彦疏:「劾,实也,正谓弃虚从实,收取要辞。」参见「要囚」。
14 矫正;更正。
《淮南子・墬形训》:「纪之以四时,要之以太岁。」
高诱注:「要,正也。以太岁所在正天时也。」
15 乘;趁。
《战国策・赵策三》:「请要其敝,而地可以多割。」
荀悦《汉纪・武帝纪一》:「饰辨辞,设诈谋,驰逐於天下,以要时势者,谓之游说。」
16 对着;朝着。
南朝 吴均《入关》诗:「马头要落日,剑尾掣流星。」
17 五服之一。古代指离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区。参见「要服」、「要荒」。
18 见「要妙」。
19 见「要绍」。
20 通「么」。参见「要靡」。
21 姓。春秋 要离。见《史记・鲁仲连邹阳列传》。
随便看

 

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,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23-2024 swrt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5/6 23:34: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