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释义 |
骟 shàn ㄕㄢˋ 《字汇》式战切。 20画 马部10画 统一码:9A38 大五码:F562 国标扩:F27E
1 马被阉割。
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・兽一・马》:「去势曰骟。」 《清史稿・兵志十二》:「凡马牡曰儿,牝曰骒,不及三岁曰驹,及壮择割其牡曰骟。」 章炳麟《新方言・释动物》:「《说文》:『騬,犗马也。』登 莱移以言猪,谓猪去阴者爲騬猪。凡言犍、言騬,皆雅言也。或谓之骟,则後出语也。」 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十六章:「大叔,你骟驴骟马是行家,劁猪可看出离把来了。」 2 指其他动物被阉割。
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补遗・内监・内廷豢畜》:「御前又最重猫儿……若已骟者,则呼曰某老爹。」 《西游记》第三九回:「他是个骟了的狮子。」 3 截去树的主根。
元 鲁明善《农桑衣食撮要・正月》:「骟诸色果木树:树芽未生之时,於根旁掘土,须要宽深,寻纂心钉地根截去,留四边乱根勿动,却用土覆盖,筑令实,则结果肥大,胜插接者,谓之骟树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