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:

 

汉字
释义

()


楚屈叔佗戈,殷周金文集成11198,春秋早期
楚屈弔(叔)佗之元用。

鐘, 殷周金文集成38, 春秋晚期
隹(唯)()

楚屈子赤角簠蓋,殷周金文集成4612,春秋晚期
楚屈子赤角(媵)中(仲)()璜𠋡(飤) (䀇)。

郾客問量,殷周金文集成10373,戰國
羅莫囂(臧)帀(師)□囂屈

古璽彙編3599,戰國
屈始。

包山楚簡·文書4,戰國
昜(陽)公以楚帀(師)(後)奠之(歲), 屈(之月)。

包山楚簡·文書7,戰國
女命(令)大莫囂屈昜爲命。

睡虎地秦墓竹簡·爲吏之道34,戰國至秦
怒能喜,樂能哀,智能愚,壯能衰,恿(勇)能屈,剛能柔,仁能忍。

睡虎地秦墓竹簡·日書甲種120正,戰國至秦
屈門,其主昌富,女子爲巫,四歲更。

馬王堆漢墓帛書·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,西漢
先屈後信(伸),必盡天極,而毋擅天功。

漢印文字徵
屈如意。

漢印文字徵
屈建之印。

漢印文字徵
北丞屈印。

石門頌,東漢
上則縣峻,屈曲流顛。

淳于長夏承碑,東漢
州郡更請,屈己匡君。

校官潘乾碑,東漢
抱不測之謀,秉高世之介,屈私趨公,即仕佐上。

郎中鄭固碑,東漢
邦後珍瑋,以爲儲舉,先屈計掾,奉我□貢。

孔羨碑,三國魏
欲屈己以孝道,貶身以救世。

劉猛進碑,南朝陳
甲士屈躬,□從丙位。

王翊墓誌,北魏
追申起家之屈,遷爲從事中郎。

元融墓誌,北魏
力屈勢孤,俄然取斃。

李憲墓誌,東魏
草萊自盡,隱屈無遺。

華嶽頌,北周
莫不乘毳駕風,梯山航海,重譯屈膝,請吏勤王大師。
《説文》: “屈,無尾也。从尾出聲。”
形聲字。據《説文》,本義指無尾。典籍常用義指彎曲。如《易·繫辭下》:“尺蠖之屈,以求伸也。”又如《荀子·樂論》: “執其干戚,習其俯仰屈伸,而容貌得莊焉。”

★常◎常


qū形声,金文、小篆从尾,出声,隶定为“屈”,尾简省为尸。本义为弯曲的短尾巴,引申为弯曲、委屈、冤屈、屈服、理亏等。
【辨析】
❶以“屈”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。kū:窟∣jué:掘、倔、崛。
❷屈/曲 这两个字都有弯曲义,区别在于:“屈”一般作动词,指由直到弯的变化,跟“伸”相对;“曲”一般作形容词,指弯曲的状态,跟“直”相对。

形声字,“尸”为卧着的人形,出,表声。本义为弯曲。《正字通》:“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。”谐“曲”之音。(参见“出”字条。)“屈”在楚方言中还读quē,以屈为声符的字有:
jué
倔(倔强)
掘(挖掘)
崛(崛起)
相关链接
窟(kū),会意字,下部的“屈”实为“掘”,掘成的地洞即为“窟”。

金文;

[尸(尾簡化,意符)+出(聲符) →屈(《説文》:“屈,無尾也。從尾,出聲。”無尾不確。應當是尾曲之形。屈,本意屈尾。楷化後簡化爲“從尸從出”。用尸〈身體侧立〉表示屈伸,於理也通。屈,引申爲委曲〈委屈〉、理虧〈理屈〉、彎曲〈彎屈〉。)]
《周易·繫辭下》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(伸)也。”
[西漢] 司馬遷 《史記·禮書》:“使欲不窮於物,物不屈於欲。”(使欲望不必以盡得所需之物爲滿足,也使物不必以全部滿足人之欲望爲富裕。)
[宋] 蘇軾《洞仙歌》:“但屈指。西風幾時來,又不道。流年暗中偷換。”

(8画)

【提示】出,5画,第一笔、第四笔的两个竖折,都不能分为两笔。

*

8画 尸部 
(1) 弯曲;使弯曲: ~曲|~指|~膝|能~能伸。
(2) 屈服;使屈服: 不~不挠|威武不能~。
(3) 短亏: ~心|理~词穷。
(4) 委屈;冤枉: 受~|叫~|冤~|~打成招。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,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23-2024 swrt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5/4 15:24: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