己( ) 甲骨文合集549,殷 己卯……
 甲骨文合集32227,殷 如妣己又 伐亯。
 作父己 尊,殷周金文集成5831,西周中期 乍(作)父己寶彝。 按:字形反向。
 欒書缶,殷周金文集成10008,春秋 元日己丑。
 古璽彙編3322,戰國 迢己。
 古璽彙編766,戰國 長𠮯(己)。 按:增“口”。
 包山楚簡· 卜筮祭禱記録247,戰國 己卯。
 郭店楚墓竹簡·語叢一72,戰國 亡非𠮯(己)取之者。
 張家山漢簡·曆譜14,西漢 九月己卯。
 漢印文字徵 張己私印。
 司徒袁安碑,東漢 四年六月己卯拜司徒。
 淳于長夏承碑,東漢 州郡更請,屈己匡君。
 笱景墓誌,北魏 以君清徽宅身,風華在己,特所留愛,偏見器重。 《説文》:“己,中宫也。象萬物辟藏詘形也。己承戊,象人腹。凡己之屬皆从己。 , 古文己。 ” “己”字形源流,説法眾多。一般認爲是象彎曲的絲緒,爲“紀”本字。或增口形。借作天干“己”字。後世文獻又借作 “自己”。
己★常◎常
jǐ象形,甲骨文、金文造字本义未详。一说象弯曲的丝线形,小篆字形稍变,隶定为“己”。本义为丝缕的头绪(后作“紀”),假借为自己、天干的第六位等。 【辨析】 以“己”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i,但声调和声母不同。jì:记、纪、忌∣qǐ:起、岂、屺、芑、杞∣pǐ:圮。 己·配jǐ·pèi罗振玉和郭沫若都认为,“己”像系在箭上用以射飞鸟的丝绳,与“乙”音相近形相似。许慎认为“己”与“已”是一个字。《说文》未立“已”部。“己”在某些甲骨文里画的是一个半跪半坐的人。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己,显然是自身的代称。《玉篇》:“己,己身也。”似为“跽”之本字。“起”,从会意的角度看,正是这半跪半坐的人站起来准备走。借作天干。作意符生成了配、改,作声符生成的字有: jì 记(记忆) 纪(纪律) 忌(忌讳) 跽(长时间双膝着地,上身挺直) qǐ 起 杞(杞人忧天) 岂(岂有此理) 芑(一种野菜,味苦) 屺(无草木的山。“陟彼屺兮,瞻望母兮。”——《诗·魏风·陟岵》) pèi 配(配合) pǐ 圮(《说文》:“圮,毁也。”) fēi 妃(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。”——杜牧《过华清宫》) 相关链接 1.“配”(pèi)是会意字,甲骨文左边是酒瓶,右边是一个半跪着的人,他与调酒有关。引申为调配、匹配。小篆使他变得人不像人了。 2.“圮”(pǐ),毁也,仿“配”得音,也可以说以“配”(省)为声符。《说文》中有一个“圮”的异体字,由非、手、酉合成。“从手从非,配省声。”妃(fēi)也是以“配”为声符。 3.“改”,会意字,左边为“己”之变形,也是人的符号。“改”字左边的人,多指孩童;右边的“攵”表示手执棍棒。小孩犯了错误,家长手执棍棒进行体罚,使之改过。朱谋玮说左边是古“跪”字,“小过跪而攴之,使悔而迁善也。”此所谓“鞭朴不废于家,刑罚不废于国”也。
(籀·改) (篆·改) 己 ; (jǐ)中宫也。象萬物辟藏詘形也。 【按】己,古文構意不明。常被借用表示天干第六位,以及第一人稱“自己”。 87.趣談“己”字己,很像一人的跪跽形。後借爲天干的第六位。返還時却經過了加心爲“忌”的過度,再加足爲“跽”而返還。
己jǐ(3画)
 【提示】不要错写成已或巳。 *己jǐ3画 己部 (1) 天干的第六位。 (2) 自己;本身: 固执~见|毫不利~|先人后~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