䢅( ) 甲骨文合集9477,殷 令多䢅……
 師趛鬲,殷周金文集成745,西周中期 師趛乍(作)文考聖公文母聖 (姬)(尊)𪪸( )。
 伯晨鼎,殷周金文集成2816,西周中期或晚期 䢅(晨) (拜)𩒨首, 敢 (對) (揚)王休。
 鄀公平侯鼎,殷周金文集成2771,春秋早期 鄀公平𥎦(侯)自乍(作) (尊) ( )。用追孝于氒皇且(祖)䢅(晨)公。
 中山王 鼎, 殷周金文集成2840,戰國晚期 (以)征不宜(義)之邦。 (奮)桴䢅(振)鐸。
 元仙墓誌,北魏 鉛童伺户, 金雞候䢅。
 郭王墓誌,隋 風樹悲䢅, 龜兆云吉。 《説文》: “䢅, 早昧爽也。 从臼从辰。 辰, 時也。 辰亦聲。𠃨夕爲𡖊, 臼辰爲䢅, 皆同意。” 甲金文从臼持 (辰), 是“蜃”的本字, 這裏指一種用于清除草木的農具。楊樹達曰: 蓋吾族以農立國,俗尚早起,農民兩手持蜃往田,爲時甚早,故以兩手持辰表昧爽之義。 不過, 卜辭銘文“䢅”均不表晨早義, 且兩手持辰, 時間義不顯, 故或疑“䢅”是“槈”之初文——持辰以除田穢也。録此供參考。 後代“䢅”、“晨”表時間混用不别。 《説文·晶部》有“曟”, “房星, 爲民田時者。 从晶辰聲”, 省作“晨”。 但也有學者懷疑後世常用字“晨”源於 “䢅”之省訛。
䢅 (chén)食鄰切。早也。从臼,从辰。臼辰者,言早起執事也。 今作“晨”。 晨,“曟”之省文,大火星之别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