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礼・考工记・匠人》:「九夫爲井,井间广四尺。」
郑玄注:「此畿内采地之制。九夫爲井,井者,方一里,九夫所治之田也。」
《孟子・滕文公上》:「方里而井,井九百亩,其中爲公田。」
赵岐注:「方一里者,九百亩之地也,爲一井;八家各私得百亩,同养其公田之苗稼。」
汉 荀悦《汉纪・文帝纪下》:「古者建步立亩,六尺爲步,步百爲亩,亩百爲夫,夫三爲屋,屋三爲井,井方一里,是爲九夫,八家共之。」参见「井田」。
8 设置或划分井田。
《左传・襄公二十五年》:「牧隰皋,井衍沃,量入修赋。」
宋 王安石《明州慈溪县学记》:「古者,井天下之田。」
明 王廷相《慎言・保傅》:「田不可井者三……必言可井者,迂儒之慕古也。」参见「井牧」。
9 相传古制八家爲井。引申爲人口聚居地;乡里;家宅。
唐 陈子昂《谢赐冬衣表》:「三军协庆,万井相欢。」
宋 杜旟《摸鱼儿・湖上》词:「中都内,罗绮千街万井。」参见「井里」。
10 比喻法度;条理。
《广雅・释诂》:「井,法也。」
王念孙疏证:「《越绝书・记地传》云:『井者,法也。』井训爲法,故作事有法谓之井井。《荀子・儒效篇》:『井井兮其有理』,是也。」
《初学记》卷七引汉 应劭《风俗通》:「井者,法也,节也,言法制居人,令节其饮食,无穷竭也。」参见「井井」、「井然」。
11 「阱」的古字。
《易・井》:「旧井无禽。」
王引之《经义述闻・周易上》:「井当读爲阱。」
高亨注:「『旧井』之井,谓捕畜之陷井,陷井它书多作陷阱,古无阱字,只作井。」
12 量词。
宋 范成大《吴船录》卷上:「有温泉二十余井。」
13 象声词。见「井井」。
14 《易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,卦象爲巽下坎上。
《易・井》:「象曰:木上有水,井。」
孔颖达疏:「井之爲义,汲养而不穷。」
宋 王安石《九卦论》:「君子之学,至乎井、巽而大备。」
15 井宿。
《史记・天官书》:「德成衡,观成潢,伤成钺,祸成井,诛成质。」
张守节正义引晋灼曰:「东井主水事,火入一星居其旁,天子且以火败,故曰祸也。」参见「井宿」。
16 经穴名。五腧穴(井、荥、俞、经、合)之一,是十二经脉起源之处。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,即少商(肺)、商阳(大肠)、厉兑(胃)、隐白(脾)、少冲(心)、少泽(小肠)、至阴(膀胱)、涌泉(肾)、中冲(心包)、关冲(三焦)、窍阴(胆)、大敦(肝)。临床常用於急救。
《灵枢经・九针十二原》:「经脉十二,络脉十五,凡二十七气,以上下,所出爲井,所溜爲荥,所注爲腧,所行爲经,所入爲合,二十七气所行,皆在五腧也。」
17 古国名。
郭沫若《中国古代社会研究》第四篇四:「所谓『井家』『井长』『井人』之井乃国名,卜辞有井方,殷彝《乙亥父丁鼎》有『隹王正井方』,入周则有《井人钟》……是可知井乃殷代以来之古国,入後爲周人所灭。」
18 姓。汉代有井丹,见《後汉书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