攸( ) 甲骨文合集5760,殷 甲戌卜, 𡧊, 貞攸侯令其 舌曰:歬若之。
 甲骨文合集17569,殷 癸卯卜, 亘, 貞乎 攸令。
 攸簋,殷周金文集成3906,西周早期 攸用乍(作)父戊寶(尊)彝。
 攸作旅鼎,殷周金文集成1971,西周早期 攸乍(作) (旅)鼑(鼎)。
 師酉簋,殷周金文集成4290,西周中期 新易(賜)女(汝)赤市朱黄中 (絅)攸勒。
 盠尊,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744,西周中期 易(賜)盠赤市幽亢攸 (勒)。
 師酉簋,殷周金文集成4288,西周中期 新易(賜)女(汝)赤市朱黄中 (絅)攸勒。
 頌簋,殷周金文集成4339,西周晚期 易(賜)女(汝)玄衣黹屯(純)赤市朱黄 (鑾)旂攸勒。
 宰獸簋,近出殷周金文集録490,西周晚期 易(賜)女(汝)赤市幽亢攸勅。
 中山王 鼎, 殷周金文集成2840,戰國晚期 於(嗚)虖(呼)攸𪪋(哉)。
 古璽彙編4496,戰國 攸(修)身。
 郭店楚墓竹簡·老子乙17,戰國 攸(修)之邦,其惪(德)乃奉(豐)。
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·彭祖5,戰國 五 (紀)必(畢)周, 唯(雖)貧必攸(修)。
 嶧山刻石,秦 登于繹山,羣臣從者,咸思攸長。
 張家山漢簡·奏讞書143,西漢 㢑爲攸令, 失聞。
 郃陽令曹全碑陽,東漢 既定爾勳,福禄攸同。
 晉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再莅盛德頌陽,晉 齊王攸。
 元壽安墓誌,北魏 乃作銓衡,彝倫攸正。
 元欽墓誌,北魏 皇帝詶咨鷹揚,僉屬攸歸,遂以公爲大將軍、二道都督。
 元鑽遠墓誌,北魏 長發載禎,麟趾攸緒。
 郭達墓誌,隋 孤墳寂寂,長夜攸攸。
 姬威墓誌,隋 循良之稱,遐邇攸屬。
 蕭瑾墓誌,隋 揮翰紫宸,絲綸之務攸重。
 史思禮墓誌,唐 寮友取則,雅望攸歸。
 韋君妻裴首兒墓誌,唐 女則攸属,人無閒言。 《説文》: “攸, 行水也。从攴从人, 水省。 , 秦刻石繹山文攸字如此。 ” 甲骨文从人从攴, 象以手持攴擊人之狀。 金文或增飾筆“ ”。 “ ”或連成一筆作“丨”。 “攸勒”金文中習見, 典籍一般寫作“䩦革”, 一種馬具, 如師酉簋“新易(賜)女(汝)赤市朱黄中 (絅)攸勒”。 “攸”在郭店楚簡中均讀爲“修”。 中山王 鼎“於(嗚)虖(呼)攸𪪋(哉)”, “攸”爲遠義, 傳世典籍多作“悠”。 《詩經·周頌·訪落》: “於乎悠哉! ”毛傳: “悠,遠。”
攸yōu金文由亻、氵、攴合成。一说为人、攴会意,意为手执棍棒连续敲击(三点表连续,后变为“|”)。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:“执讯连连,攸馘安安。”其中的“攸”便是连续敲打的意思。一说为人、水、攴会意,意为水在人的引导下流动的样子。引申为长,远。作声符生成的字有: yōu 悠(悠久) 浟(水缓慢流动,“淇水浟浟,桧楫松舟。”——《诗·卫风·竹竿》) xiu 阴平:修(修养) 脩(同“修”) 上声:滫(臭泔水) shū 倏(倏地) 相关链接 “條”,从攸从木,会意字。《诗·周南·汝坟》:“遵彼汝坟,伐其條枚。”传曰:枝曰條,干曰枚。意思是长长的树枝,引申为细长形状。现简化为“条”。涤,会意字,长条形布帛放在水中漂洗。洗涤,联合结构合成词。 攸 (yōu)行水也。从攵,从人,从水省。秦刻石文作“𣲏”。 【按】段玉裁注:“水之安行爲攸,故凡可安爲攸。”行水,即流水。 248.趣談“攸”字攸,古文字是一幅醫生爲病人針灸圖,所以性命攸關。
△攸yōu7画 人部 〈书〉助词。相当于“所”: 生死~关|责有~归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