滔( ) 稻嫼簋蓋,殷周金文集成3874,西周晚期
(稻) (嫼)乍(作) (尊)𣪕(簋)。 按: 从水 聲。
 觴姬簋蓋,殷周金文集成3945,西周晚期
(觴) (姬)乍(作) (稻) (嫼)𧷽(媵)𣪕(簋)。
 石鼓文·而師 滔滔是□。
 古璽彙編1009,戰國 肖滔。 按: 从水舀聲。
 古璽彙編1775,戰國 專滔。
 元顥墓誌,北魏 滔滔乎苞委水而爲深,灼灼乎並麗天以俱照。 按: “舀”形體變異。
 元詮墓誌,北魏 元愉滔天,王忠誠首告,表請親征。
 竇泰墓誌,北齊 及巨釁滔天,長戟内指,既等闕南之敗,遂成山北之灾。
 樊氏墓誌,隋 長源浚流,滔滔不竭。
 崔君妻朱氏墓誌,唐 滔滔江漢,虎據山靈。
 李起宗墓誌,唐 滔滔清洛,逝者如斯; 鬱鬱佳城,悲哉何已!
 韓子墓誌,唐 滔滔逝水,沉沉落日。
 袁景慎墓誌,唐 鴻波遠派,起秦野之滔滔。 《説文》: “滔,水漫漫大皃。从水舀聲。” 金文从水 聲, 此後文字从水舀聲。 石刻文字中 “舀”多變異。 “滔”在金文中用爲人名。後世文獻多指水勢之大,又比喻人所犯罪行滔天。
滔★常◎常
tāo形声,从水,舀声,大水弥漫的样子。滔滔,形容大水滚滚,水势很大的样子,比喻言语连续不断。 *滔tāo13画 水部 大水弥漫: 白浪~~|波浪~天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