炸★常◎常形声,从火,乍(zhà)声,本义读zhà,物体爆裂(突然破裂),引申为用炸药爆破或轰炸、人因愤怒而激烈发作、因受到惊扰而四处逃散等;又读zhá,引申为一种烹饪方法,把食物放入烧开的油中使熟。 炸 金文;《説文》所無zhà[火(意符) + 乍(聲符)→炸(突然破裂〈爆炸〉;爆破〈轟炸〉;發怒〈氣炸〉。)] 老舍《趙子曰·第十一》:“這一聲喊出去,掌櫃的、厨子、賬房的先生,和没有出門的客人,哄的一聲,像老鴉炸了窩似的往外跑。” 炸(9画) ❶zhá ❷zhà
 【提示】火,起笔宋体是撇点,楷体是侧点; 位于字左时,末笔的捺改点。 *炸zhá9画 火部 (1) 一种烹调方法,放入较多的油,油热以后把食物放入做熟: ~鱼|~丸子。 (2) 用开水烫,焯(chāo): 把芹菜~一下再拌。 另见zhà(505页)。
*炸zhà9画 火部 (1) (物体)突然爆裂: 爆~|暖水瓶~了。 (2) (用火药等)使物体爆破: 轰~|~碉堡。 (3) 因受到刺激而激烈发作: “什么!我是小偷?!”他一听就~了。 (4) 因受到惊扰而四处逃散: ~营|~窝|羊~了群。 另见zhá(504页)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