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贰 许慎及《说文解字》 |
释义 | 贰 许慎及《说文解字》《后汉书·儒林传》载有许慎的本传。许慎字叔重,东汉汝南郡召陵县(今河南郾城)人。今郾城县许庄村东一里处,有许慎及其子许冲的墓冢。据清人严可均 《许君事迹考》考证: 许慎大约生于汉明帝永平(58~75年)初年,卒于汉桓帝建和(147~149年)初年,享年80余岁。许慎最初是在汝南郡做功曹,继而被推举为孝廉,以后任洨县县长,再后到京都洛阳,在丞相府任职。因为许慎做过洨长和太尉南阁祭酒,所以后人称他 “许洨长”、“许祭酒”,或只称 “许君”而不呼其名。 图3—1 说文解字 《说文解字》 之名包括两层意思,一是 “说文” ,一是 “解字”。“文”和 “字”不是同一的概念,它们反映了汉字发展的两个阶段,即图画符号阶段和标音符号阶段。古代文字学家称独体的字为 “文”,称合体的字为 “字”。独体的结构当然不能再分解,故说明之,这就是 “说文”的意思; 合体的结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,故剖解之,这就是 “解字”的意思。以上两层意思合在一起,就是 《说文解字》之名的含义。为了称述的方便,《说文解字》亦常简称《说文》 。 《说文解字》 以小篆为主要研究对象,同时参照籀文古文。全书收字9353个,另有异体字1163个。要学会查检《说文》 ,首先得了解 《说文》 的体例。《说文》 首创汉字部首,按 “分别部居”、“据形系联”的原则排列汉字,全书15卷540部,将收录的汉字归并到540个部首之内,通过字的形体结构上的特征(部首相同)而串联起来。部首从 “一”开始,终于 “亥”部,意义上有联系的尽量排在相近的位置上; 部首内部也以字义为联系的纽带,意思相近的字大多排列在一起。部首是打开 《说文》 的钥匙,弄清 《说文解字》 的部首对于查检 《说文》 是极为重要的。部首居全部之首,同部字的第一个字就是部首,并用 “凡某之属皆从某”标明。 《说文解字》解说文字,主要是通过对字形的剖析,指出此字的原始意义,即所谓本义。他解说文字时严格遵循如下体例: 先训释字义,然后依 “六书”来分析字形结构,最后注音。其注音方式为 “某声”、“某亦声”、“某省声”等术语,等于给字注上了读音,据清代王筠的统计,《说文解字》所收九千余字中,形声字共计7700个,加上形声字外用 “读若、读如”等术语来注音的字近千,所以 《说文解字》在解说文字时没有注音的字实际上不多。应注意的是,现在通常看到的 《说文解字》 中已注上了反切,这些反切乃是后人加的,比如南唐徐锴的 《说文解字系传》 (小徐本) 中的切音,乃南唐朱翱所加;徐锴之兄徐铉在北宋校订的 《说文解字》 (大徐本) 中的切音是根据唐代孙愐 《唐韵》 加上去的,不能误以为是许慎原笔。 许慎撰写 《说文解字》 ,其主要目的还不在于析字训诂本身,而是为了说字解经。汉代,今、古文之争是十分激烈的,许慎立足于古文经的观点,痛斥“诸生” “诡更正文”、“乡壁虚造”的行径,希望通过析字训诂,从而贯通经义,发扬五经之道,为当时的政治统治服务。“文字者,经义之本,王政之始”,他在自序里所说的这句话,集中反映了他撰写 《说文解字》的目的: 一心想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去探索圣王之治。可是成书以后,其客观作用、影响和社会价值,却是许慎生前万万没有估计到的: 以古代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、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语言文字学便由于 《说文解字》的问世而正式形成。 《说文解字》也有谬误和讹失,这是由于历史的局限。《说文》探求字源、解释字义的主要依据是篆文和少数籀文古文。许慎生活的时代,不仅甲骨文没有出土,就是金文所见也极少,因而有时候存在与殷周初文不尽吻合之处。加之汉代经学大盛,许氏的目的又在于说字解经,因而也常留下牵强附会的地方。甲骨文、金文的研究考订了 《说文》 的讹误,但是,怎么也不应该苛求古人,没有 《说文》的研究和它所保存的篆文、古籀,甲骨文、金文的研究也就失去了重要的历史阶梯。 《说文解字》是古代语言文字学的集大成者,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。东汉末年,郑玄注 《三礼》 ,注文多次引用许氏 《说文》。后来,应劭著 《风俗通义》、晋灼注 《汉书》 ,也都称引其书。至于仿照 《说文》而作字书的,魏初有张揖撰 《古今字诂》,西晋有吕忱撰 《字林》,南北朝时有顾野王撰 《玉篇》 、江式撰 《古今文字》等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书证》里有一段话说: 客有难主人曰: “今人经典,子皆谓非,《说文》所言,子皆云是,然则许慎胜孔子乎? ” 主人拊掌大笑,应之曰: “今之经典,皆孔子手迹耶? ”客曰: “今之《说文》,皆许慎手迹乎? ” 答曰: “许慎检以六文,贯以部分,使不得误,误则觉之,孔子存其义而不论其文也。……大抵服其为书,隐括有条例,剖析穷根源,郑玄注书,往往引以为证,若不信其说,则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。” 把许慎和孔子相提并论,这可以说明许慎和他的《说文解字》 ,在当时学术界的声誉。唐代以 《石经》 、《说文》 、《字林》取士,《说文》成为学者必修的科目,这就进一步提高了 《说文》 的地位。即便我们今天讨论汉字,仍以 《说文解字》作为重要的参考书。这里姑且不说 《说文解字》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文字资料和古代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史料,就是 《说文解字》首创的字形、字义、字音综合研究的方法,我们今天研究汉字仍在运用这一宝贵经验。《说文》所发现的汉字部首系统,对后世影响更大,我们今天讨论汉字结构,仍主要从部首入手。而且 《说文解字》所提供的谐声偏旁,又是上考周秦古音,下连唐宋语音的重要依据。[1] 自 《说文》 问世以来,研究 《说文》 的著作蜂拥而出。这其中,以唐代李阳冰刊定的 《说文解字》 为最早。及至五代时南唐徐锴曾对 《说文》 整理、注释,名为 《说文系传》 ,40卷,世称 “小徐本”。到了北宋初年,徐锴的哥哥徐铉等又奉诏整理、审定 《说文》 ,世称 “大徐本”。但只有到了清代,对 《说文》 的研究,才是全盛时期,水平最高,成绩最大。清代研究 《说文》有成就的学者有203人。这其中成就比较突出的有段玉裁、桂馥、王筠以及朱骏声,段、桂、王、朱合称 《说文》四大家。 注释[1] 李梵.汉字的故事[M].北京: 中国档案出版社,,2001. 6: 57. |
随便看 |
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,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。